<code id="iokkk"><legend id="iokkk"></legend></code>
  • <optgroup id="iokkk"><option id="iokkk"></option></optgroup>
  • <bdo id="iokkk"><noscript id="iokkk"></noscript></bdo>
  • 免費電話:18662665058
    新聞資訊 NEWS
    聯系我們

    地址:吳江市平望鎮中鱸村

    電話:18662665058

    郵箱:1076183114@qq.com

    行業新聞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新聞

    【干貨】污水總氮怎么去除?有什么好的方法?

    網站編輯: │ 發表時間:2021-05-25 

    一、現狀概述

    在水處理中有關氮素經常提到的幾個術語包括:總氮(TN)、凱氏氮(TKN)、有機氮、無機氮、氨氮,他們之間的關系如下:


    總氮(TN)=有機氮+無機氮=凱氏氮(TKN)+NOx-N;

    無機氮=氨氮(NH3-N,NH4-N)+硝態氮(NO3--N)+亞硝態氮(NO2-N);

    凱氏氮(TKN)=有機氮+氨氮(NH3-N,NH4-N)。

    圖片

    污水排放標準中的總氮指標在短短半年內被推上風口浪尖,很多地區及廠區成為環保督察組重點監督的對象,而在2018年,這一趨勢還會愈演愈烈,更多的地區將被納入重點監管范圍,在這樣緊迫的形勢下,對氮的處理技術依然以傳統活性污泥法應用較為廣泛,無奈的是,傳統活性污泥法對氮的脫除效率已經不能滿足排放需求,因此眾多企業面臨著提標改造的新局面。

    圖片


    二、基本原理


    在廢水脫氮技術中廣泛使用生物法進行處理,生物脫氮是依靠水體中微生物的生理代謝作用將不同形態的氮轉化為氮氣的過程,流程為:

    廢水中難降解的有機氮通過水解氨化作用,分解為氨氮(NH3--N,NH4-N),氨氮在亞硝化作用及硝化作用下,轉化為硝態氮(NOX-N),繼而在反硝化作用下轉化為氮氣。

    圖片


    三、技術分析


    目前處理總氮的方法中生化法備受青睞,原因包括起源較早、技術成熟、成本較低等,在我國幾十年的污水處理中,生化法一直占據著主體地位,但工藝上的不足也隨著排放標準的提高逐漸顯現而出,尤其對氮磷的去除效果僅依靠供給微生物的自然生理需求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減少,在污水中氮磷濃度較高時,依靠傳統污泥法往往達不到預想的結果。


    當然,在活性污泥法的實踐應用中也出現了很多變形工藝,包括膜生物反應器、生物濾池技術及生物轉盤等,但一方面成本較高,另一方面,技術的不成熟使大多數企業不愿輕易嘗試,因此很少有優質的案例作為模范,也很少有企業愿意共同嘗試尋求技術的實踐改進,使這些技術很難取得突破性進展。


    四、實際應用


    在實際生產中,根據不同水質需求應對生化脫氮的不同環節進行強化,例如農藥生產廠區產生的廢水通常含有大量有機氮,因此需規模較大的水解工藝,將難降解的有機氮轉化為容易被轉化的小分子有機氮,從而轉化為氨氮。

    圖片

    再如,部分電鍍廠需大量氨水作為緩沖劑,因此廢水中含有大量氨氮,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不對氨氮進行單獨處理,會造成生化出水氨氮仍然超標,目前較好的方法有吹脫法和折點加氯法;也有部分行業廢水中硝酸鹽較多,而對硝態氮的去除方法中只有生化法較為成熟,但存在的制約性為現有生化技術的脫氮效率較低,當面對高濃度硝態氮是需增建較大規模的厭氧池,基建成本較高且占地面積較大,使整體投資成本大大升高,并較難實現。


    五、實現生化占地大幅縮減的總氮處理方法


    圖片

    如上圖所示,生物法的較大的弊端是占地面積較大,根本原因是生物法的處理效率低,以對氮的去除效果而言,一方面脫氮能力僅為0.1kgN/m3,另一方面,實現這一脫氮效率的停留時間少則12h,多則30d。兩者綜合之下,污水以貯存方式長時間停留在污水站,造成廢水堆積,使池體容積在設計時不僅要容納實際生產水量,還要設計足夠盈余,以便應對緊急狀況。因此,縮減生化池容積的改進方向歸根結底是提高脫氮負荷。(脫氮負荷是指單位時間、單位體積內,微生物能夠消耗的氮素質量,單位是kgN/m3·d)


    生化法提高脫氮負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菌種選擇與馴化:常規反硝化菌活性弱,耐受力差,容易在工業廢水的沖擊下死亡,對微生物進行長期馴化,物競天擇可使菌群提高耐受力,延長生理周期,活性的增強可提升微生物的代謝與繁殖能力,使微生物的可承受脫氮量隨之升高。


    2.反應器結構:在傳統生化中,反硝化環節完成后產生的氮氣不溶于水,而堆積的污泥制約著氮氣的排出,氮氣的滯留又會占據微生物富集的空間,影響微生物的富集,如此惡性循環,使反應死區越來越多,污泥的可利用里越來越低。改進反應器結構,提高氮氣排放速率,可使反應器效率更高。


    3.微生物富集模式:傳統活性污泥法中菌體吸附在污泥之上,隨污泥懸浮在水體之中,當污水進入池體時,懸浮污泥易被打散隨水流排出池體,一方面影響出水水質,另一方面減少了污泥有效利用率,目前的改善方式包括生物接觸氧化、生物移動床及生物固定床等。


    產品展示
    重口另类一区二区三区_操射白祙体育生小鲜肉_久久国产特级特淫片免费视频_亚洲中文无码一区二区
    <code id="iokkk"><legend id="iokkk"></legend></code>
  • <optgroup id="iokkk"><option id="iokkk"></option></optgroup>
  • <bdo id="iokkk"><noscript id="iokkk"></noscript></bdo>